在我国丰富的酒文化中,小曲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工艺,占有一席之地。小曲,又称为酒药,根据制作工艺不同,分为无药小曲和药曲两大类。其品种繁多,用药材各异,但核心微生物以根霉、毛霉为主,这些微生物经过自然选育和曲母接种,保证了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,因此小曲不仅含有糖化菌类,同时含有酵酵菌类。在小曲酒的生产过程中,小曲兼具糖化和发酵的双重作用,尤其适合于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。
小曲酒的生产方式
小曲酒的生产方式主要分为固态发酵和半固态发酵两种。在四川、湖北、云南、贵州等省份,大部分采用固态发酵。这种生产方式是在箱内糖化后,配醅发酵,蒸馏方式类似于大曲酒,也采用甑桶。主要原料包括高粱、包谷、稻谷等,这些原料的出酒率较高,但适应含有单宁的野生植物的能力较差。
而在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省份,则多采用半固态发酵。这种发酵方式是在固态培菌糖化后,进行液态发酵和蒸馏。主要原料是大米,制成的酒具有独特的米香。桂林三花酒便是这一类型的代表。
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生产方式,还有大小曲混用的生产方式,如董酒、酒鬼酒等,但这一方式并不普遍。
小曲酒的工艺流程
小曲酒的工艺流程大致如下:将原料进行泡粮,然后进行蒸粮(装甑、初蒸、闷水、复蒸)。出甑后摊凉、翻粮,接着加曲加酶,进箱保温。接下来是配糟、出箱、摊凉、混合、入池、发酵。最后进行蒸馏。
在整个生产过程中,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,都需要严格的控制。在发酵过程中,需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以确保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效果。蒸馏过程也是决定酒品质的关键环节。
小曲酒作为我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工艺,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酒文化的传播,相信小曲酒将会在未来的酒市场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